秋天來了,秋天是一個最好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最“壞”的季節(jié)。秋天和春天夏天相比,秋天是遼闊的,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的田野鋪金堆玉,秋天的果樹碩果累累。秋天是溫暖的,秋天也是寒冷的。秋天那些滿山遍野成熟的莊稼,裝滿收獲的大車,那金色的陽光都會使人感到溫暖??墒乔锾炷强菸牟菽?,那收割后的田野,那被風(fēng)吹落一地的樹葉,那些枯黃的樹葉失去了水份的樹葉,那寒冷的風(fēng),都會使人感到寒冷,秋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寒冷的季節(jié)。有時候秋天會使人產(chǎn)生一種莫名的惆悵。秋天的溫暖與寒冷,愉悅和惆悵不全完是大自然的事情和人的處境和心情有關(guān)。我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秋天,有過喜悅也有過惆悵,我們在一天天成長進(jìn)步,像田地里的莊稼,不斷地成長成熟結(jié)出碩果。我曾經(jīng)讀過一些文學(xué)作品,在秋天的時候,根據(jù)自己情緒變化會想起它們;“只是在秋天,大明湖才有些美呀。濟(jì)南的四季,唯有秋天最好。晴暖無風(fēng),處處明朗,這時候,請到城墻走一走,俯視秋湖,敗柳殘荷,水平如鏡;唯其是秋色,所以連那些殘的土壩也似乎正與一切景物配合:土壩上偶爾有兩截?cái)嗯海蛞恍S葉的野蔓,配著三五枝蘆花,確是有些畫意。”(老舍)這段文字,描寫著北方古城的秋色,使我想起了家鄉(xiāng),大境門外的風(fēng)景。“長亭外古道邊,……晚風(fēng)佛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寫過一篇小說《最后一片葉子》“‘葉子,常春藤上的葉子。等最后一片葉子落下來,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難道大夫沒有告訴你嗎?’”“‘那是最后一片葉子’瓊珊說,‘我以為昨夜它一定會掉落的。我聽到刮風(fēng)的聲音。它今天會脫落的,同時我也會死去。’……那一夜總算熬過去了……那常春藤葉仍在墻上” 歐·亨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秋天的故事:一位貧窮的女畫家(瓊珊)不幸染上肺炎。病情日益加重,心情愈加暗淡。她每天望著窗外依墻而長的枯老春藤,數(shù)著日見稀少的藤葉,她認(rèn)為,最后一片藤葉飄落之日,也是她離天塵世之時。但任秋風(fēng)姜雨吹打,最后一片葉子依舊頑強(qiáng),始終不掉,鮮活翠綠如初。象征不調(diào)生命的綠葉,給了她生的希望,奇跡發(fā)生了,她又活下來。實(shí)際上,葉子早已吹落,是老畫家貝爾曼為了安慰她,不顧刮風(fēng)下雨,搭上梯子,偷偷地在墻上畫上了一片以假亂真的綠葉。而貝爾曼因夜晚風(fēng)雨中受涼而患肺炎去世了。“‘我有些話要告訴你,’……‘ 貝爾曼在醫(yī)院去世了。他害患肺,只病了兩天。’……‘親愛的,看看墻上最后的一片葉子。你不要覺得納悶,它為什么在風(fēng)中不飄不動嗎?啊親愛的,那是貝爾曼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葉子掉落時,他畫在墻上的。’”這個故事感動著所有的人,它告訴我們,即使過了深秋到了深冬,我們的內(nèi)心也要保存一片鮮綠的顏色。它還告訴我們,人間真情就是秋天里的春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