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是一支經(jīng)過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洗禮、“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英雄部隊。幾十年來,它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chuàng)造出了不可磨滅的業(yè)績。在這支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部隊里,還有一個“鐵路修到哪里、路和橋就鋪到哪里”的連隊,它,就是鐵道兵第一新建鐵路管理處(現(xiàn)為中鐵十六局鐵運公司)第三機務隊。
深山安家
鐵路運輸處和部隊一樣,是一個居無定所、流動性非常大的單位,鐵路向前延伸,連隊就轉場。在1971年至1973年短短三年間,連隊就從銅罐驛的果園--達縣--第三次搬遷到了萬源縣的花樓壩車站。
花樓壩車站,地處兩山夾一江的巍巍群山之中。這里前不著村,后不靠店,地廣人稀,野草叢生,道路崎嶇,到處找不到一塊像球場樣大的平地。機務三隊就是在這高低不平的半山坡上開始安營扎寨。
在運輸生產(chǎn)繁忙的情況下,連隊一邊組織完成生產(chǎn)任務,一邊組織全體休班職工、后勤人員、家屬挖土填坑,平整地基,搬運材料,不分白晝地組裝活動板房、搭帳篷、修籬笆房、圍蓆房,職工就住在這夏不避暑、冬不保暖的簡陋宿舍里,人人沒有恕,只覺心里甜。
連隊每搬一個新住地,那里生活物資就極其匱乏,就連吃菜,就是有錢也買不到。花樓壩車站突然涌進部隊、車站、機務三大單位幾百號人生活極其艱難。連隊為改善生活和增加文體活動,廣泛發(fā)動群眾,積極組織干部職工、家屬拓荒開地,種菜養(yǎng)豬,修建文體活動場所。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連隊存欄生豬13頭,年宰殺3頭,修建籃球場一個。有一首“球場歡歌”這樣寫道:“干起來,胳膊一伸袖子捲,揮鐵鍬,土石滿車舷;小平車,幾百米外穿梭來,汗灑處,洼地起平臺;頭與尾,職工孩子半邊天,中婦幼,龍虎競相賽;哨子響,場上兩排運動員,賽風格,友誼花盛開;身強健,肩挑重擔腰不彎,看連隊,蓬勃正向前。反映了連隊職工在生活極其艱難的日子里仍然保持充實的精神狀態(tài)和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崇山峻嶺中鋪路架橋
機務三隊擔負的另一重要任務就是配合鐵道兵第七師在前方鋪軌架橋。古人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襄渝線執(zhí)行鋪架任務,難就難在萬源至安康段川陜交界的大巴山段。
大巴山,山高林密,懸?guī)r峭壁,溝壑深澗,山巒重疊,在橋多、隧道多,12‰長大坡道的線路上鋪軌架橋,在完全無現(xiàn)代化通訊設備的情況下,靠戰(zhàn)士站在架橋機的吊桿上用口哨、信號旗向后傳遞信號的原始作業(yè)方式極不安全的情況下作業(yè),機車乘務員每次每向前推進一寸吊著橋梁的架修機心就緊一分。
為使鐵路早日鋪通大巴山,三隊897、285、277、284四臺蒸汽機車的乘務員常年吃住在宿營車上,隨時聽從鋪架隊命令隨時出車。他們沒有節(jié)假日,也從不過星期天,每次執(zhí)乘總是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心,飽滿的工作執(zhí)情,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嚴格執(zhí)行認真瞭望,高聲呼喚的應答制度,小心謹慎地操縱機車,精準地、安全地將一排排軌排,一片片橋梁鋪架在路面和橋墩上,幾年來從未發(fā)生過任何責任事故。
巴山遇險救援
1975年12月26日,巍巍的大巴山下著蒙蒙細雨,2331機車司機田云啟、副司機李時生、司爐劉東北、欒強機班正執(zhí)乘一列載有200多名當?shù)赝獬龅娜罕娖桨辶熊?兩名職工家屬和一名小孩坐在守車內)從權河站出發(fā),在12‰的長大坡道上爬坡駛向花樓壩車站。當列車運行至溪水隧道內時,由于隧道內漏的水漫過鋼軌,機車車輪在鋼軌上嚴重打滑,造成機車突然停車。此時,司機田云啟同志意識到,機車在隧道內停車排出的煤煙中含有二氧化碳,對乘坐在平板車上的群眾肯定有傷害。為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將列車退出到隧道外,再由外向內往上沖。由于鋼軌上有水,太滑,坡道又大,第一次沖坡失敗,爾后又連續(xù)沖坡五次也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沙用完,沒法再沖。此時的鐵龍猶如一條淹淹一息的死蛇,靜靜地躺在了溪水隧道中......。
機車沖坡,機車煙囪就像張開了發(fā)怒的大口,急速地向外排放著黑煙,瞬間,整個隧道內濃煙滾滾,兇猛地撲向坐在平板車上的群眾,嗆得機車乘務員和群眾不停地咳嗽、嘔吐,有些群眾中毒暈倒昏迷。這時六師一名在隧道外執(zhí)勤的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隧道口有煙霧往外冒,快步進洞察看,發(fā)現(xiàn)有人倒在路基旁、水溝邊毫不猶豫嗚槍示警,立刻向上級報告請求救援。
險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救人,救人就是救命。
險情發(fā)生后,六師首長立即命令在溪水隧道附近做收尾工作的部隊和民工,立即趕赴現(xiàn)場,派出戰(zhàn)士從列車的后部沖入洞內將平板車上的群眾向洞外疏散,此時,有幾個部隊戰(zhàn)士和民兵也中毒了,將昏迷的群眾抬出洞外,送往醫(yī)院搶救。
鐵運處領導和調度所隨即調機務三隊跑小運轉的999機車掛上宿營車,帶上醫(yī)生,衛(wèi)生員也從花樓壩趕赴溪水隧道救援,當救援機車在溪水橋上剛停穩(wěn),司機周林、副司機潘良才、司爐陳昌利三同志不顧個人安危,冒著再次被中毒的危險,迅速地爬進2331機車駕駛室,將已昏迷的副司機、司爐抱下車,然后找到下車察看列車情況暈倒在路基旁的司機田云啟,背到六師施工部隊的工棚內,經(jīng)醫(yī)生、衛(wèi)生員的奮力搶救,半小時后,四位同志陸續(xù)蘇醒,恢復意識。一場兩小時零十分鐘的揪心救援圓滿結束,999機車掛上2331機車返回到了花樓壩車站。
機務三隊是一個“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連隊。
光陰似箭,往事如煙。四十多年過去了,但當年鐵運處領導帶領我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jīng)]有忘;鐵運職工那些曾經(jīng)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點點滴滴沒有忘;一句話:鐵道兵的精神,鐵道兵的崢嶸歲月,鐵道兵的豐功偉績沒有忘。
作為鐵運人,我們要牢記習總書記“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囑托,繼續(xù)發(fā)揚鐵兵精神,為實現(xiàn)“強大幸福”鐵運夢而努力。
作者:中鐵十六局鐵運公司 沈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