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傍晚,隨著火車鳴笛聲,首趟東莞至德國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滿載著電子產品、防疫用品、家具、五金等價值300多萬美元的貨物,從東莞常平鐵路貨運站緩緩駛出。中歐班列再添新成員!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到98.3%,再次創(chuàng)造新紀錄(人民網2020年12月7日)。
實踐充分證明,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構想,到上升為中國政府與世界各國形成廣泛共識的經濟戰(zhàn)略實施方案,無論是對深挖中國市場經濟潛在的巨大能量,還是進一步擴大貿易伙伴,讓世界經濟貿易更加多元化,并讓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分享中國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幫助歐盟成員國盡快實現經濟復蘇,中國對于世界的貢獻越來越大,世界各國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聚寶盆。
實踐充分證明,在中國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支持下,中歐班列貨運列車的開啟運行,完全適應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需要,對于促進亞洲東盟國家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加大提升經濟發(fā)展的內在和外在動力,并彼此形成國內與國際雙循環(huán)的經濟發(fā)展格局,對世界各國是有巨大好處的。中歐班列貨運開通以來,沿線國家的人民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只要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人民能成為受益者,中歐班列沿線的每一個國家在經濟利益上就是最大的贏家。中歐班列往返運輸車次的不斷增加,運行速度的不斷提升,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
中歐班列的開通,在中國義烏、武漢、西安、重慶、青島、鄭州等重要城市,都是中歐班列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并承擔著貿易往來的多種便捷服務,形成了保持正常運轉的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中歐班列沿線國家樂此不疲地要求增加中歐班列貨運車次,說明中歐班列對于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潛在的市場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加大彼此間的協(xié)調工作力度,以便讓中歐班列為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和笑口常開的幸福生活。
重要的是,中歐班列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市場經濟”,“怎樣才能為人民謀福祉”的一系列民生問題。也就是說,只有不斷滿足世界各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才會產生市場經濟效益,并持續(xù)不斷地為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出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而且,這是每個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只有不斷地想方設法開發(fā)新的市場,并努力降低商品運輸成本,才能滿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如果商品運輸成本過高,就會影響商品的市場銷路,就會增加人民的生活成本,生活成本一增加就不能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所以,中歐班列的開通受到了沿線國家和人民的熱情點贊與大力支持。
由此可見,中歐班列的開通就是建設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和重要載體。只有大力推行經濟貿易的世界多元化,堅決反對單邊主義的貿易保護,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發(fā)展與進步,才能讓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強權政治下的貿易保護主義,不但不能給本國人民創(chuàng)造福祉,而且會讓本國人民的生活質量逐漸下降,并影響和制約本國與世界經濟的良性發(fā)展。因此,美國強權政治下的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得人心。因此,中歐班列跑出新速度不僅是“一帶一路”的正能量,而且是世紀經濟走出低谷,走向復蘇的成功實踐。它的意義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并將載入世界發(fā)展的光輝史冊。